第71章 第71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71章 第71章
◎直言納諫(本章全是朝堂事嫌枯燥可避開)◎
此次朝會, 除了讓一些有勇有謀的官員出言納諫,還要解決朝廷面臨的一些難題。
這幾年水災旱災不斷,導致一些地方物資匱乏, 引起民怨, 又有狄國在邊境不斷挑釁, 可謂是內憂外患。
因朝會時間較長, 永徽帝給一些老臣賜座。
朝會起初是一些大臣回報半年來的情況,六部九寺五監逐一上報。
今年的賦稅征收比往年順利, 國庫的虧空也補上了, 雖然有民怨, 但各個地方的官員正在努力調控配合, 已經安撫了不少。
從永徽帝平緩的面色上看, 還是比較滿意的。
接著,便是關於狄國邊境之事,有人主張議和,與狄國修好, 有人主張主動出擊,把狄國趕出邊境千裏之外, 永絕後患。
大燕歷經百年,根基穩固,若全力以赴,必定會把對方打的落花流水。
歷來戰事需要大量的軍需,而一些受災之地還沒有真正的回歸正道,眼下擺著一道難題, 眾人紛紛出謀劃策, 有建議增加賦稅的, 有主張削減各項開支的。
永徽帝也十分想聽聽太子的意見, 這也是他第一次參見朝會。
謝岐走出列隊,道:“兒臣認為,狄國不足以為懼,兵力不需要擴充,自然軍需就不必增加,省下來的軍需作為民用,讓百姓安居樂業。”
在襄王看來,這是一番謬論,也出列道:“啟稟陛下,臣以為軍需不可少,狄國對我大燕虎視眈眈,國若破了,哪裏還有家,百姓還如何安居樂業。”
襄王的話引起重臣低聲議論,太子乃是未來儲君,這等駁斥的話未免也太過猖狂,可仔細回想襄王說道話,也不無道理。
太子看著襄王,平日裏兩人也沒有過不對付,今日竟然在大殿之上回擊他,眼底的冷意加重了幾分。
雖然憎惡,但他的修養不允許他此刻發火,從容淡定的回道:“大燕在父皇的治理下,根基牢固,怎麽會國破,襄王是不是想的太多了。”
“聽說太子殿下學問了得,閱覽史書無數,應該明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道理,妄自尊大只能讓人越發看不清眼前的是非。”
太子道:“你在教我做事?”
“臣不敢。”
看來太子不是願意聽從直言納諫之人,說的多了,襄王恐怕把人得罪了。
主張議和派的大臣們紛紛讚賞太子的言論,未來儲君有愛民仁義之德。
太子又說了一番以民為本,治理天下的言論,一番話說的慷慨激昂,也得到了大部分官員的認同,覺得太子後生可畏。
只是話鋒一轉,太子說道邊關事宜:“這些年,邊關鎮守之人無所作為,卻占用大量軍需,可謂勞民傷財,若議和之後,可不用大量士兵鎮守,自然就會節省朝廷開支。”
宣平侯提出異議:“太子殿下,為了抵擋狄國侵犯,邊關將士可是吃了不少的苦,為了大燕的江山,無數士兵死於狄國之手,怎麽會是無所作為的。”
“所以說,若早些議和,還會有那麽多人死傷嗎?”
魏臨本不打算反駁謝岐,也明白謝岐身為儲君,想在眾位大臣跟前立威,不知他真的不了解邊關近況,還是明知道一切,只為滿足自己一己私欲,圖個口舌之爭。
魏臨出列,先給永徽帝行禮,隨後說道:“所謂主動議和,無非是拿我大燕的物資進行交換,若不合狄國的心意,那麽他們便會變本加厲,狄國人貪婪,斷然不是一些物資就能解決的,他們會想要的更多,美人,財物,國土,只要他們看上的,就一定會恬不知恥的要,臣不明白,為何要和一群曾欺淩我大燕的蠻橫之徒講道理。”
聽到魏臨的話,眾人紛紛看過來,謝岐一點也不意外,只是魏臨說的話,比想象中嗆口的多。
“多年來,我大燕士兵死傷無數,邊關土地下有多少亡魂,與狄國拼殺到底絕不屈服,為的就是再次議和嗎?”
一些官員不知該如何講了,有嘆息的,有無奈發表自己見解的。
“這……哎……”
“對……議和不可取呀。”
太子道:“敢問魏大人,如今連年災荒,軍需,民用,如何調配。”
“大燕土地並不匱乏,即便災荒之年,只要分配合理,也能度過,百姓之所以沒能合理的安置好,是一些人背著陛下,搜刮民脂,從中獲利,表面上擺著一副為民擔憂的臉面,背地裏又是另一幅嘴臉,所謂議和節省軍需,不如好好查查有多少蛀蟲啃食著大燕。”
段世昌忍不住了,問道:“不是已經查過了嗎?去年處理的官員還少嗎?”
說道這裏,段世昌也是一肚子的火氣,但他並不是議和派,停職的幾個月裏,也自我反省,盡量不逞口舌之快,但說道此事,心裏的火氣憋住了。
“段大人,你應該比我更清楚。”
以前是清楚,但現在他哪裏清楚,雖然重新任職,但禦史臺的許多制度被魏臨改了,大小事分工處理,很多事他都不太清楚,有種被架空了的感覺。
“眼下,是要解決軍需民用,不知魏大人還何高見?”
“民用已經解決,受災之地今年已經開始產糧,至於軍需,那就看各位大臣們了,誰都會結交一些高門士族,財大氣粗的商販,若能從他們這裏獲得捐贈,豈不解決了。”
說的不好聽一些,便是明目張膽的劫富濟貧,虧得魏臨相對出來。
永徽帝看著一眾大臣議論紛紛,並沒有人提出質疑。
因為只要人質疑魏臨對策,就要拿出更好的辦法。
而太子這邊則偃旗息鼓了,因他看到有人朝他搖了搖頭,示意他不要輕舉妄動。
最不願國破的便是那些富人,捐贈之事並不是不好解決,只要有人力排眾議的做出表率,就有人紛紛效仿。
接下來,便是商議如何讓富足之人心甘情願的出錢,有人提出給捐贈之人進宮赴宴的嘉獎,有人著覺得可以適當的減少商稅,再給予名譽上的肯定,賜一塊牌匾,作為榮譽的象征。
風頭一下子就轉了方向,就在眾人商議的差不多時,永徽帝問,還有沒有人要直言納諫。
沈時堯從列隊裏走出,提出革新的政策,重用有能力的年輕官員,讓一些老臣歸休。
此話一出,遭到一些人的非議,那些賜座的老臣也是如坐針氈。
永徽帝早就想這樣辦了,魏臨曾提出過,但礙於老臣對朝廷有功,一直不願開口,今日,竟然有人直接說出來。
此事,不能直接定奪,最好一些老臣識時務,主動告老還鄉
朝會結束,魏臨被太子身邊的劉弓叫住,約他在皇宮的蓬萊閣見面。
謝岐以前並不明白,父皇為何重用魏臨,今日發覺魏臨善於偏走劍鋒。但他最關心的不是這個,而是魏臨和他直接叫板,讓他在朝會上顏面無存。
魏臨被帶回來後,謝岐直接問:“魏大人,你莫不是在記恨孤搶人的仇吧。”
“太子殿下,今日臣也只是就事論事,本來朝會上就是直言納諫的時候,陛下之前有言,只要對大燕有利之言盡可敞開了說,素聞太子殿下寬厚仁愛,不至於跟臣計較吧。”
謝岐失笑一聲:“那你跟孤計較了嗎?”
“臣承認自己有些小肚雞腸,但絕不會把公務和私事混為一談,殿下是要跟臣談私事,還是公事?”
“公事今日朝會已經解決,那就私事,你有什麽要說的嗎?”
眼下正好是個機會,沈雲簌吃過的苦,自然要謝岐知道。
“當然有,臣與臣的夫人兩情相悅,唯一不足的是臣的夫人身子不大好,去年在大雪中跪了許久,導致她身子越發的虛弱,若早知道這樣,當初就該早點把她娶過來,也免得受了這麽多的罪。”
謝岐的臉越發的難看,魏臨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膽了,這等話也敢說出來:“你在怨孤?”
“臣不敢,只是想提醒殿下,做事之前,定要多多考量,您的一個舉動,就會給底下人帶來無妄之災,也要小心行事,不要聽信他人的讒言,良藥苦口,忠言逆耳,臣的話不好聽,卻句句實屬,絕不說虛妄之言。”
謝岐聽的出來,魏臨意有所指,今日在朝堂之上,一些大臣沒少說恭維的話,他又怎會不知。
如今他還未上位,自然不能把魏臨怎麽樣,只希望他不要跟自己作對就好。
這次朝會上,謝琰也在場,也從中受益不少,眼下永徽帝正在給他找尋找新的少傅,今日見魏臨,尤為的仰慕,
朝會結束不久,他就去了仁政殿,求永徽帝讓魏臨做自己的新的少傅,他聽說魏臨能文能武,尤其是箭法,而他最想學的也是射箭。
讓魏臨做一個皇子的少傅,實屬大財小勇,永徽帝直接拒絕:“魏臨的平日裏事物繁忙,哪能天天進宮教導你,不可取。”
謝琰不敢多言,去求了自己的母妃曹貴妃。
曹貴妃自然樂意,魏臨的能力她是知道的,自己的親姐姐又是她的嬸子,拐彎抹角的,也算個親戚,於是當晚,就買通了永徽帝身邊的公公,在永徽帝回寢殿的路上故意邂逅。
以月下賞花的名義,把人留下來,最後以魏臨閑暇的時間讓謝琰跟著學習,不耽誤魏臨處理公務。
在曹貴妃看來,學習是次要的,主要是因此和鎮北侯府有了聯系,以前沒少敲打自己的姐姐,要她與魏臨搞好關系,可惜她曹氏看不懂這一層,直說魏臨在家裏橫行霸道,不願意多言。
魏臨接到皇帝的口諭不太開心,閑暇時,是他和沈雲簌獨處的時候。
但皇命難違,於是決定每次進宮時,抽出一些時間見謝琰,也沒有準備課程,只按照他的喜好來,他願意學什麽,就教他什麽。
可這邊的太子就不淡定了,與恒王下棋時,也是心不在焉。
得知原因後,恒王卻笑了:“太子,有些危及往往是轉機,千萬不要放在心上。”
“皇伯可是有辦法?”謝岐問。
“在我看來,你那皇弟成不了大的氣候,咱們只需要一個機會,便能掃除障礙。”
謝岐心頭一驚,他擔心謝琰會有功高蓋主的一日,但覺沒有除掉他的意思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◎直言納諫(本章全是朝堂事嫌枯燥可避開)◎
此次朝會, 除了讓一些有勇有謀的官員出言納諫,還要解決朝廷面臨的一些難題。
這幾年水災旱災不斷,導致一些地方物資匱乏, 引起民怨, 又有狄國在邊境不斷挑釁, 可謂是內憂外患。
因朝會時間較長, 永徽帝給一些老臣賜座。
朝會起初是一些大臣回報半年來的情況,六部九寺五監逐一上報。
今年的賦稅征收比往年順利, 國庫的虧空也補上了, 雖然有民怨, 但各個地方的官員正在努力調控配合, 已經安撫了不少。
從永徽帝平緩的面色上看, 還是比較滿意的。
接著,便是關於狄國邊境之事,有人主張議和,與狄國修好, 有人主張主動出擊,把狄國趕出邊境千裏之外, 永絕後患。
大燕歷經百年,根基穩固,若全力以赴,必定會把對方打的落花流水。
歷來戰事需要大量的軍需,而一些受災之地還沒有真正的回歸正道,眼下擺著一道難題, 眾人紛紛出謀劃策, 有建議增加賦稅的, 有主張削減各項開支的。
永徽帝也十分想聽聽太子的意見, 這也是他第一次參見朝會。
謝岐走出列隊,道:“兒臣認為,狄國不足以為懼,兵力不需要擴充,自然軍需就不必增加,省下來的軍需作為民用,讓百姓安居樂業。”
在襄王看來,這是一番謬論,也出列道:“啟稟陛下,臣以為軍需不可少,狄國對我大燕虎視眈眈,國若破了,哪裏還有家,百姓還如何安居樂業。”
襄王的話引起重臣低聲議論,太子乃是未來儲君,這等駁斥的話未免也太過猖狂,可仔細回想襄王說道話,也不無道理。
太子看著襄王,平日裏兩人也沒有過不對付,今日竟然在大殿之上回擊他,眼底的冷意加重了幾分。
雖然憎惡,但他的修養不允許他此刻發火,從容淡定的回道:“大燕在父皇的治理下,根基牢固,怎麽會國破,襄王是不是想的太多了。”
“聽說太子殿下學問了得,閱覽史書無數,應該明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道理,妄自尊大只能讓人越發看不清眼前的是非。”
太子道:“你在教我做事?”
“臣不敢。”
看來太子不是願意聽從直言納諫之人,說的多了,襄王恐怕把人得罪了。
主張議和派的大臣們紛紛讚賞太子的言論,未來儲君有愛民仁義之德。
太子又說了一番以民為本,治理天下的言論,一番話說的慷慨激昂,也得到了大部分官員的認同,覺得太子後生可畏。
只是話鋒一轉,太子說道邊關事宜:“這些年,邊關鎮守之人無所作為,卻占用大量軍需,可謂勞民傷財,若議和之後,可不用大量士兵鎮守,自然就會節省朝廷開支。”
宣平侯提出異議:“太子殿下,為了抵擋狄國侵犯,邊關將士可是吃了不少的苦,為了大燕的江山,無數士兵死於狄國之手,怎麽會是無所作為的。”
“所以說,若早些議和,還會有那麽多人死傷嗎?”
魏臨本不打算反駁謝岐,也明白謝岐身為儲君,想在眾位大臣跟前立威,不知他真的不了解邊關近況,還是明知道一切,只為滿足自己一己私欲,圖個口舌之爭。
魏臨出列,先給永徽帝行禮,隨後說道:“所謂主動議和,無非是拿我大燕的物資進行交換,若不合狄國的心意,那麽他們便會變本加厲,狄國人貪婪,斷然不是一些物資就能解決的,他們會想要的更多,美人,財物,國土,只要他們看上的,就一定會恬不知恥的要,臣不明白,為何要和一群曾欺淩我大燕的蠻橫之徒講道理。”
聽到魏臨的話,眾人紛紛看過來,謝岐一點也不意外,只是魏臨說的話,比想象中嗆口的多。
“多年來,我大燕士兵死傷無數,邊關土地下有多少亡魂,與狄國拼殺到底絕不屈服,為的就是再次議和嗎?”
一些官員不知該如何講了,有嘆息的,有無奈發表自己見解的。
“這……哎……”
“對……議和不可取呀。”
太子道:“敢問魏大人,如今連年災荒,軍需,民用,如何調配。”
“大燕土地並不匱乏,即便災荒之年,只要分配合理,也能度過,百姓之所以沒能合理的安置好,是一些人背著陛下,搜刮民脂,從中獲利,表面上擺著一副為民擔憂的臉面,背地裏又是另一幅嘴臉,所謂議和節省軍需,不如好好查查有多少蛀蟲啃食著大燕。”
段世昌忍不住了,問道:“不是已經查過了嗎?去年處理的官員還少嗎?”
說道這裏,段世昌也是一肚子的火氣,但他並不是議和派,停職的幾個月裏,也自我反省,盡量不逞口舌之快,但說道此事,心裏的火氣憋住了。
“段大人,你應該比我更清楚。”
以前是清楚,但現在他哪裏清楚,雖然重新任職,但禦史臺的許多制度被魏臨改了,大小事分工處理,很多事他都不太清楚,有種被架空了的感覺。
“眼下,是要解決軍需民用,不知魏大人還何高見?”
“民用已經解決,受災之地今年已經開始產糧,至於軍需,那就看各位大臣們了,誰都會結交一些高門士族,財大氣粗的商販,若能從他們這裏獲得捐贈,豈不解決了。”
說的不好聽一些,便是明目張膽的劫富濟貧,虧得魏臨相對出來。
永徽帝看著一眾大臣議論紛紛,並沒有人提出質疑。
因為只要人質疑魏臨對策,就要拿出更好的辦法。
而太子這邊則偃旗息鼓了,因他看到有人朝他搖了搖頭,示意他不要輕舉妄動。
最不願國破的便是那些富人,捐贈之事並不是不好解決,只要有人力排眾議的做出表率,就有人紛紛效仿。
接下來,便是商議如何讓富足之人心甘情願的出錢,有人提出給捐贈之人進宮赴宴的嘉獎,有人著覺得可以適當的減少商稅,再給予名譽上的肯定,賜一塊牌匾,作為榮譽的象征。
風頭一下子就轉了方向,就在眾人商議的差不多時,永徽帝問,還有沒有人要直言納諫。
沈時堯從列隊裏走出,提出革新的政策,重用有能力的年輕官員,讓一些老臣歸休。
此話一出,遭到一些人的非議,那些賜座的老臣也是如坐針氈。
永徽帝早就想這樣辦了,魏臨曾提出過,但礙於老臣對朝廷有功,一直不願開口,今日,竟然有人直接說出來。
此事,不能直接定奪,最好一些老臣識時務,主動告老還鄉
朝會結束,魏臨被太子身邊的劉弓叫住,約他在皇宮的蓬萊閣見面。
謝岐以前並不明白,父皇為何重用魏臨,今日發覺魏臨善於偏走劍鋒。但他最關心的不是這個,而是魏臨和他直接叫板,讓他在朝會上顏面無存。
魏臨被帶回來後,謝岐直接問:“魏大人,你莫不是在記恨孤搶人的仇吧。”
“太子殿下,今日臣也只是就事論事,本來朝會上就是直言納諫的時候,陛下之前有言,只要對大燕有利之言盡可敞開了說,素聞太子殿下寬厚仁愛,不至於跟臣計較吧。”
謝岐失笑一聲:“那你跟孤計較了嗎?”
“臣承認自己有些小肚雞腸,但絕不會把公務和私事混為一談,殿下是要跟臣談私事,還是公事?”
“公事今日朝會已經解決,那就私事,你有什麽要說的嗎?”
眼下正好是個機會,沈雲簌吃過的苦,自然要謝岐知道。
“當然有,臣與臣的夫人兩情相悅,唯一不足的是臣的夫人身子不大好,去年在大雪中跪了許久,導致她身子越發的虛弱,若早知道這樣,當初就該早點把她娶過來,也免得受了這麽多的罪。”
謝岐的臉越發的難看,魏臨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膽了,這等話也敢說出來:“你在怨孤?”
“臣不敢,只是想提醒殿下,做事之前,定要多多考量,您的一個舉動,就會給底下人帶來無妄之災,也要小心行事,不要聽信他人的讒言,良藥苦口,忠言逆耳,臣的話不好聽,卻句句實屬,絕不說虛妄之言。”
謝岐聽的出來,魏臨意有所指,今日在朝堂之上,一些大臣沒少說恭維的話,他又怎會不知。
如今他還未上位,自然不能把魏臨怎麽樣,只希望他不要跟自己作對就好。
這次朝會上,謝琰也在場,也從中受益不少,眼下永徽帝正在給他找尋找新的少傅,今日見魏臨,尤為的仰慕,
朝會結束不久,他就去了仁政殿,求永徽帝讓魏臨做自己的新的少傅,他聽說魏臨能文能武,尤其是箭法,而他最想學的也是射箭。
讓魏臨做一個皇子的少傅,實屬大財小勇,永徽帝直接拒絕:“魏臨的平日裏事物繁忙,哪能天天進宮教導你,不可取。”
謝琰不敢多言,去求了自己的母妃曹貴妃。
曹貴妃自然樂意,魏臨的能力她是知道的,自己的親姐姐又是她的嬸子,拐彎抹角的,也算個親戚,於是當晚,就買通了永徽帝身邊的公公,在永徽帝回寢殿的路上故意邂逅。
以月下賞花的名義,把人留下來,最後以魏臨閑暇的時間讓謝琰跟著學習,不耽誤魏臨處理公務。
在曹貴妃看來,學習是次要的,主要是因此和鎮北侯府有了聯系,以前沒少敲打自己的姐姐,要她與魏臨搞好關系,可惜她曹氏看不懂這一層,直說魏臨在家裏橫行霸道,不願意多言。
魏臨接到皇帝的口諭不太開心,閑暇時,是他和沈雲簌獨處的時候。
但皇命難違,於是決定每次進宮時,抽出一些時間見謝琰,也沒有準備課程,只按照他的喜好來,他願意學什麽,就教他什麽。
可這邊的太子就不淡定了,與恒王下棋時,也是心不在焉。
得知原因後,恒王卻笑了:“太子,有些危及往往是轉機,千萬不要放在心上。”
“皇伯可是有辦法?”謝岐問。
“在我看來,你那皇弟成不了大的氣候,咱們只需要一個機會,便能掃除障礙。”
謝岐心頭一驚,他擔心謝琰會有功高蓋主的一日,但覺沒有除掉他的意思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